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經過桑植縣多方努力爭取,前不久在央視一套和多個地方衛視熱播的《麓山之歌》電視連續劇劇中場景和臺詞中多次出現“桑植白茶”,讓從事桑植白茶產業的桑植人津津樂道。
熱播電視劇《麓山之歌》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在桑植縣采訪時發現,桑植白茶作為該縣主導產業,不僅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振興縣域經濟,促進桑植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從“脫貧茶”變身為“振興茶”。
桑植縣產茶歷史悠久,是湖南省8個茶葉重點縣之一,全縣現有茶園面積7.95萬畝,產茶2700噸,產值3.54億元,覆蓋15個鄉鎮118個村,茶產業從業人員9.45萬人,覆蓋已脫貧戶9200戶3.5萬人,現有規范加工主體56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1家,規模以上企業7家,專營店220余家。2022年,預計白茶產量4500噸,產值5.8億元。近年來,該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桑植白茶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重大作用。2018年以來,桑植縣共計投入資金2個多億發展白茶產業,基地發展規模以每年5000畝速度增長,全產業鏈得到快速發展,先后榮獲“湖南十強生態產茶縣”“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大創新產品”“袁隆平特別獎”“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產品金獎”“十大精準脫貧先進縣”“精準扶貧十大品牌”、湖南2020年首批“一縣一特”農產品優秀品牌和中國白茶產業發展示范縣等榮譽稱號。同時,桑植縣注重桑植白茶的科技研發和品牌打造。以桑植縣科技專家服務團為班底,該縣整合湖南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科研力量及其他社會力量和資源,成立“桑植白茶研究院”,為桑植白茶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將桑植打造成聚集國內外白茶產業人才的高地、白茶產業技術研發與學科發展基地和茶產業科技成果展示、孵化與技術轉移基地。桑植白茶加工技術標準已列入2022年湖南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該縣近年來重點打造桑植白茶公共品牌,由縣政府委托桑植縣茶業協會管理,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省茶科所指導下,創新桑植白茶生產技術標準并向全縣推廣;2018年,桑植白茶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五彩湘茶”主推區域公用品牌之一。目前全縣擁有“超白”“西蓮云霧”“萬寶山”“帥湘紅”等20多個桑植白茶子品牌。
桑植縣白族由云南大理遷徙而來,是我國白族的第二大聚居區,為湖南唯一白族聚居地。桑植白茶以白族文化為底蘊,結合白族服飾特色,按照“風花雪月”確定桑植白茶產品標準。

桑植白茶的優良品質和該縣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了省內外的規模茶企落地投資。2017年,湘豐茶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桑植縣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湖南湘豐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將桑植白茶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扶貧攻堅的突破口,做大“桑植白茶”品牌,全方位合作打造桑植白茶產業。公司實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帶動老百姓發展種植基地,鄉鎮茶葉企業負責收購茶農鮮葉加工成白毛茶,公司負責訂單收購全縣白毛茶進行精加工銷售,形成了完整、緊密的產業鏈條。公司還建設了現代化標準桑植白茶加工廠房,取得省內首個白茶緊壓茶生產許可證,年產量可達1000噸。據介紹,2017至2019年,該公司年均訂單收購全縣白毛茶350噸,年均帶動茶農增收1400余萬元,直接帶動貧困對象3500人,間接帶動貧困對象35000人。公司由此榮獲湖南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獎項。據悉,桑植白茶“十四五”發展目標是,將“桑植白茶”打造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及張家界最具特色的旅游名片,實現全縣茶園種植面積10萬畝、產值10億元的“雙十”目標。2022年至2035年,桑植縣將圍繞桑植白茶核心產業,全力打造集白茶深加工、開發、文旅融合為一體的百億產業。